在肿瘤诊断这条路上,医生们就像侦探,要寻找病灶“藏在哪里”、“发展到哪一步”、“有没有扩散”。
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项影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就是PET/CT。
PET/CT是什么?
PET/CT是一种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在一起的影像设备,能够同时提供“功能+解剖”的双重信息,也就是说,它既能告诉你哪里异常,又能准确定位异常的位置。
PET:看“代谢”——能发现异常活跃的细胞,很多肿瘤细胞因为代谢旺盛,容易被发现;CT:看“结构”——能看清楚器官、组织的形态变化。展开剩余76%肿瘤影像诊断为什么越来越离不开PET/CT?
1.早期发现肿瘤:比CT、MRI更“敏感”
很多早期肿瘤,尤其是还没有明显结构改变的时候,传统影像检查可能看不到。但PET/CT能发现细胞代谢异常,往往在肿瘤“长出来”之前就能发现问题。
如肺癌、淋巴瘤、乳腺癌等,一些在CT上看起来只是“疑似”的结节,在PET上能一眼看出是否高代谢,提示恶性风险。
2.准确判断肿瘤分期:肿瘤到哪一步了?有没有转移?
肿瘤治疗的关键是“分期”,也就是判断肿瘤发展到哪个阶段。如果医生不了解肿瘤是否已经转移,就可能做出不准确的治疗决策。
PET/CT可以一次性扫全身,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从头到脚发现隐藏的转移灶,为肿瘤精准分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如非小细胞肺癌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是否有骨转移,淋巴瘤是否侵犯全身多个淋巴结区,PET/CT都能“一网打尽”。
3.评估治疗效果:打了几枪,肿瘤“还活着”吗?
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CT看到的肿瘤可能没有明显缩小,但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
PET能看出肿瘤内部代谢是否减弱甚至停止,判断肿瘤是否“失去活性”比单纯看“大小”更科学。
如淋巴瘤患者经过几次化疗后,肿块还在,但PET显示代谢已消失,说明肿瘤可能已经“死掉”,不一定要继续加强治疗。
4.指导穿刺、活检和放疗:让“打击”更精准
医生在进行肿瘤活检时,往往面临的问题是:“哪一块是最活跃、最能代表病情的区域?”
PET/CT能清楚标出代谢最活跃的“热区”,让穿刺更有针对性。
在放疗中,PET/CT也能帮助划定高代谢区域,实现“精确打击”,既保留正常组织,又杀伤更多肿瘤细胞。
PET/CT适合所有肿瘤患者吗?
并不是所有肿瘤患者一开始都需要做PET/CT,目前它最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疑难早期肿瘤诊断肿瘤分期评估疗效评价、复发监测指导活检和放疗计划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判断是否需要做PET/CT,不建议“盲目检查”。
PET/CT安全吗?会不会有辐射风险?
PET/CT虽然有辐射,但剂量在可控范围内,且一般只在肿瘤患者的特定阶段使用一次或几次。
使用的放射性药物(最常用的是18F-FDG)半衰期短,一般数小时内会从体内排出,对身体影响小。
总结
PET/CT的临床应用,标志着现代医学对肿瘤“看得更清、判得更准、治得更稳”。
从诊断、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到评估疗效,PET/CT都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正因为有它的存在,医生更有底气“对症下药”,患者也有更多希望“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你对这项检查最关心或最担心的是什么?
编辑:核医之窗编委会
排版:冯露露
审校:核医之窗宣发组
参考:高核医疗核医学数据库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参考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核医之窗编委人员删除
发布于:北京市Powered by 专业股票配资门户_线上股票配资_在线配资平台官网 RSS地图 HTML地图